“我们有两套磷酸磷铵装置,分别是国内首套大型磷酸磷铵装置和国内首套完全国产化大型磷酸磷铵装置。”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建红自豪地介绍说。近日,中国化工报社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发展调研组走进六国化工,探究他们以“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为核心发展战略,把公司升级打造成绿色、环保、高效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举措。
近年来,六国化工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以环保、技术、安全标准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减少威胁长江生态的风险隐患;培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
调研组了解到,随着磷资源日益紧张,该公司通过不断升级技术,有效解决了中低品位磷矿在大型磷复肥装置上的应用问题。针对低品位磷矿生产带来的大量磷酸淤渣,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出传统法DAP与料浆法MAP联产工艺技术,建成12万吨/年MAP装置,用稀酸淤渣替代洗涤水洗涤DAP尾气,与浓酸淤渣汇合,与气氨反应形成磷铵料浆,再通过二次浓缩和喷雾干燥获得MAP产品。该项技术在创新消化磷酸淤渣的同时,还提高了磷酸产能和DAP质量,可谓变废为宝。
针对中低品位磷矿中镁杂质含量普遍较高的情况,不少厂家采用物理方法如浮选技术来富集磷矿,该技术虽成熟但装置占地面积大,精矿含水量高,不适宜运输。六国化工因远离磷矿,无法采用浮选技术,而化学浸提法工艺控制要求高,易造成磷损失。该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硫磷混酸化学浸提脱镁技术,使磷矿脱镁率达到55%以上,磷损失不大于1.5%;脱镁液经处理后可获得磷酸铵镁缓控释肥料,镁回收率达90%以上;污水可闭路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
据黄建红介绍,六国化工一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磷酸生产工艺有热法和湿法两种。湿法工艺能耗低,仅为热法工艺能耗的五分之二。但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磷石膏产生,其堆存已经成为长江沿线的环境风险之一。国内外磷石膏的排渣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湿法排渣,另一种是干法排渣。
六国化工地处长江沿岸,对磷石膏采用干法排渣后进行堆放,当堆放过程中遇到雨水时,可溶性P2O5和氟会随雨水一起流出,如处理不当,就是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该公司开发了渣场淋溶水回收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利用自然蒸发过程提高淋溶水中P2O5浓度,提浓后的淋溶水汇集回收利用,年回收磷资源5100多吨,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减少了磷资源浪费。磷石膏经雨水淋溶后中和处理,可作为水泥缓凝剂、石膏板、石膏粉等产品的原料直接销售,目前年处理量100%。采用该技术后,公司自建厂初期累积下来的磷石膏近几年已逐渐被消化。
为助力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愿景目标,六国化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降低燃煤煤耗,通过调整气化炉的水汽比来提高废锅炉的副产蒸汽量;采购含水率低的燃料煤,年可节约5040吨标煤,按照煤中含碳量为45%计算,年可减排8316吨二氧化碳。同时,该公司还致力于提高合成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回收率。2020年,公司开始实施2万吨/年食品级固体二氧化碳项目,目前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处于设计阶段。他们还计划今年实施5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把六国化工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具有鲜明特点、在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绿色环保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黄建红表示,六国化工将充分利用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生产管理经营体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现有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实施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依托现有产业实施产业链加工、延伸,加快磷石膏及磷矿伴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胡惠雯 蒋善军 方霞) (本文于5月19日在《中国化工报》头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