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内氯化钾市场整体呈现出“急涨缓跌、再反弹”走势。其中,现货流通收紧是市场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6月12日,中国钾肥大合同价格锁定在346美元/吨,同比上涨26.74%,预计新货源到港或将始于7月底或8月初,密集到货时间或出现在四季度。因此,下半年钾肥市场或将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局面。
2025年上半年,中国钾肥市场整体供应尚可,但流通偏紧,市场出现量少价扬现象,并吸引更多经销商进入钾肥贸易中。一时间,钾肥市场停售、惜售现象增多,下游企业更是出现“无米下锅”现象,致价格急速上涨。为保障春耕备肥顺利推进,国家储备钾肥实现竞价投放,缓解下游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成功抑制价格继续上涨。二季度,国内钾肥市场整体处在旺季与淡季的转换期,市场以清库存为主。伴随春耕备肥结束,而夏季肥生产偏向高氮肥,钾肥整体需求转淡,致现货供应量渐显宽松,价格呈现出震荡下跌趋势。
以港口62%白钾为例,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市场均价为2959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0.43%。价格高点出现在6月底,62%白钾市场参考价3400元/吨。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月初,62%白钾市场参考价2570元/吨,高低点价差达到830元/吨,
2025年6月12日,中国钾肥大合同价格锁定在346美元/吨,同比上涨73美元/吨,涨幅为26.74%;并已突破历年底部区间。预计新货源到港或将始于7月底或8月初,密集到货时间或出现在四季度。为此,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出现对反弹。综合来看,上半年,国内氯化钾市场整体呈现出“急涨缓跌、再反弹”走势。
供应方面:上半年钾肥产量缩减、进口量或略增去年同期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钾肥均值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为化解国内供需矛盾做出积极贡献。尤其是在国储投放期间,进口量稳定供应,为调控市场增添信心。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6月中国累计进口氯化钾总量预估值659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49%。其中,上半年平均月度进口量预估值为110万吨,较2024年月度均值高出5.71%。(备注:2025年6月进口钾肥数据为预估值)
2025上半年,国产钾肥整体释放量少。一方面青海钾盐资源品质下降,中小型企业停车现象增多。另一方面冬季检修,企业复工、复产节奏不一。据悉,钾肥龙头企业库存低,订单供应以销售分公司及合作客户,二级市场流通偏紧。据卓创资讯样本数据显示,1-6月中国资源型氯化钾总产量预估值231万吨左右,同比下降8.70%。
需求方面:春耕钾肥需求旺季前置
2025上半年,国内钾肥市场整体需求前置,并出现“透支”现象,导致市场修复周期延长。据悉,2月上旬,钾肥市场在大型贸易商停报、停售影响下,市场迎来了“开门红”行情。期间,越来越多钾肥经销商加入“囤货”的队伍中,导致现货流通持续紧张,价格宽幅上涨明显。与此同时,主力下游企业被迫入市采购,局部提前备肥节奏加快,助推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二季度,国内钾肥市场进入传统意义上的需求淡季。究其原因是主力下游企业生产偏向于高氮肥,钾肥消化及补仓需求相对偏弱。期间,钾肥价格持续震荡回落,并激活下游“买涨不买跌”心理,致使备肥、用肥时间不断缩短,甚至出现重叠现象。据卓创资讯数据模型分析,2025年1-6月中国钾肥总需求量预估值为88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24%。
下半年市场展望:钾肥补给量提升,价格或先扬后抑
供应方面:欧洲钾肥公司装置检修将于三季度中后期结束,但在欧盟关税制裁下,订单供应或优先于亚洲市场。届时,中欧班列仍是钾肥主要载体,且四季度整体补给量相对增多,并与港口、边贸钾肥展开竞价、出货,故利空现货市场。另一方面,国产钾肥产量趋于稳定,订单兑现继续以销售分公司及下游合同客户为主;不排除局部钾肥社会库存渐显库存与销售压力。
需求方面:上半年,化肥加工型企业多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并将会贯穿于全年。究其原因是化肥原料价格震荡不稳,淡季涨、旺季跌现象尚在,多利好中小型企业,并凭借开工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对传统复合肥企业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复合肥企业控风险意识强,开工积极性或不高,从而弱化钾肥整体需求。另外,上半年农产品整体收益低于预期,秋、冬季基层备肥、用肥积极性有待提振,故钾肥交投不够活跃。
下半年钾肥市场走势预判
下半年,国内钾肥整体需求略低于上半年,但供应量或逐步呈现增大趋势,故市场出现供强需弱的概率偏大。另外,下游市场控风险意识强,商家交易心态偏于谨慎。卓创资讯预计,下半年国内钾肥市场整体走势大致会呈现“先扬后抑”局面。以港口62%白钾为例,价格波动范围或将在3100-3500元/吨之间。其中,市场价格高点或将出现7月,预计价格在3400-3500元/吨之间震荡盘整。价格低点或出现在11-12月,价格在3100-3200元/吨之间进行筑底。(来源:卓创资讯)